足部存在着与人体各组织器官相对应的同名反射区。反射区分布在整个足部(包括足底、足内侧、足外侧及足背,少数反射区延伸至小腿部),足部反射区按摩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足部的许多敏感反应点(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在足部的腧穴)与人体内脏(脏腑)的关系。如足厥阴肝经的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足太阴脾经的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足太阳膀胱经的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通骨、至阴;足少阳胆经的丘墟、足临泣、地王会、侠溪、窍阴;足阳明胃经的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等腧穴。刺激这些腧穴可起到治疗保健作用。在古籍中曾有“观趾法”及“足心道”的记载。足部按摩是用适当的手法对双足反射区进行刺激,促使病变部位特循环功能加强、新陈代谢旺盛,并通过经络的传导、体液的调节和神经的反射,改善全身其他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足部反射区疗法原理:
一、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阴阳的平衡被打破所致。足部反射区与机体各脏腑器官有密切联系,对反射区进行按摩刺激。可调节机体达到新的平衡,消除疾病,恢复健康。
二、中医认为,人体存在一个经络系统,将脏腑组织器官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维系气血运行,使各部位功能协调平衡。主要是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其中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阴跷脉起于足部;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阳跷脉终止于足,都通往特定的脏器。双足通过经络系统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复杂联系,构成了足部与全身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脏腑功能失调和病理变化会反应到足部。对足部反射区按摩刺激可调理全身经络。
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中”反射区”这一概念,是指”神经集结点”。人体每个组织器官在其双足都有其神经末梢的终末点而固定在一定部位上,即所谓”反射区”。也就是指人体的各组织器官,五脏六腑,在其双足均有相对应的解剖位置,这一解剖位置称之为”反射区”。比如,肾反射区就是指肾脏在人体双足的投影被反射的部位。从可以看出,人体各组织器官,五脏六腑在其双足均有相对应的反射部位。
由于人体的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当一个人的某个组织器官或五脏六腑发生病理变化时,将在人体双足相对应的反射区上产生组织变异。刺激这些有组织变异的部位就会有疼痛感,亦叫作压痛反应。比如肝脏有了病理变化,在这个人右足底肝脏反射区按揉下去,就会有刺痛感。如果肝脏功能正常,在其相对应的肝脏反射区怎样按揉(相同的力度),也不会有刺痛感。 适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
用足部反射区疗法养生调理,具有以下几大优点:
(1)准确反映疾病摸反射区就能知道身体的毛病。比如:摸到脚上的眼反射区有疼痛反应,那可能是眼部有问题;摸到三叉神经反射区时感觉酸疼或有软包,说明三叉神经很可能有问题。
(2)不损伤肝肾,比药物更加安全、可靠用足部反射区来调理身体,说简单点,就是直接用手或按摩工具在反射区按摩、揉搓,这样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而且,用足部反射区来调理身体完全不会扰乱我们身体内部器官的机能,不会加重肝肾的负担,比较安全。
足底反射区
斜方肌反射区位置:双足趾第2.、3、4、5趾的后方,耳、眼下方的横带状区域。
甲状旁腺反射区位置:双足足掌内缘第1跖骨关节凹陷处。
甲状腺反射区位置:双足足底第1跖骨与第2跖骨缝处,向下延伸到第1拓骨与第2拓骨处,向内弯带状区域。
胃反射区:位置:甲状腺反射区的下边患者一横指
肝反射区位置:右足掌第3,4,5跖骨上半部,肺反射区后面。
心反射区位置:左足掌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肺反射区后面。
脾反射区位置:左足底第4,5跖骨体之间,离第4,5跖骨底部,心反射区向足跟方向约一横指宽。适应症:贫血,食欲不振,小儿厌食症,发热,炎症,免疫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尤其对皮肤科疾病有特殊疗效.
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太阳神经丛)位置:双脚脚掌中心,分布在肾反射区与胃反射区附近。
升结肠反射区位置:右脚脚掌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侧平行的带状区域。从跟骨前缘,骰骨外侧上行至第五跖骨底部。
降结肠反射区位置:左脚脚掌中部,沿骰骨外缘下行至跟骨外侧前缘,与脚外侧线平行成竖条状。
横结肠反射区位置:双足足掌中间,横越足掌成一横带状区域。
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位置:左足足掌跟骨前缘成一横带状区域。
小肠反射区位置:被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包围的中央部位。
上颌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下的带状区域。
下颌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上的带状区域。
扁桃腺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近节趾骨,拇长伸肌的左右两侧。
喉与气管及食管反射区位置:喉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趾关节的内侧;气管及食管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骨体内侧。
胸部淋巴腺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背第1、2跖骨底间,延伸至第1、2趾蹼处。
肋骨反射区位置:内侧肋骨位于脚背第1、2楔骨与舟骨之间;外侧肋骨位于骰骨、舟骨与距骨之间。
胸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趾蹼至第2、3、4跖骨底的似园形区域。
横膈膜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跖骨底部,与楔骨、骰骨之间,横跨脚背的带状区域。
肩胛骨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背第4、5跖骨间延伸到骰骨处稍向两侧分开的带状区域。
内耳迷路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背第4、5趾蹼至第4、5跖趾关节间。
腹股沟反射区位置:双足内侧,内踝尖上方二横指胫骨内侧凹陷处。
上身淋巴腺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外踝与腓骨、距骨间形成的凹陷部位。
下身淋巴腺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内踝与胫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部位。
尾骨外侧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跟骨外侧,沿跟骨结节后外侧呈L形区域。
外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腿外踝前缘沿腓骨前侧上至腓骨小头处。
下腹部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腓骨外后方,自外踝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与脚内侧的直肠及肛门反射区相对应。
膝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外侧跟骨前缘,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园形凹陷处。
肘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后凹陷处。
肩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趾关节后方凹陷处。
肩胛骨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背第4、5跖骨间延伸到骰骨处稍向两侧分开的带状区域。
足部反射区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和理解各个反射区的相对位置。
把双足并拢一起,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坐着的人。
足的拇趾相当于人的头部;足底的前半部相当于人体的胸部,其中包括肺与心脏。
足底的中部相当于人体的腹部,有胃、肠、胰、肾等器官,右足有肝、胆,左足有心、脾足跟部相当于盆腔,有生殖器如子宫(前列腺)、卵巢(睾丸),以及膀胱、尿道和肛门等。叙述如下:
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
胃: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胃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
十二指肠:位于胃反射区的后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适用于腹部饱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根球部溃疡等病症。
胰 腺:位于两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适用于糖尿病、胰腺囊肿、胰腺炎等病症。
肝 脏: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适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胆 囊:位于右足底第三趾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适用于胆结石、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症。
腹腔神经丛: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
肾上腺:位于肾脏反射区上方,适用于生殖系统疾患、哮喘、关节炎等病症。
肾脏:位于两足底中央的深部,适用于肾盂肾炎、肾结石、动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疹、浮肿、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输尿管:位于足底胃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连成的一斜线型条状区域。适用于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风湿热、关节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输尿管狭窄造成的肾盂积水等病症。
膀胱:位于两足足底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之侧约45度处。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炎、尿道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症。
盲肠(阑尾):位于右足底眼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升结肠连接。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回盲瓣:位于右足底跟骨前缘靠近外侧,在盲肠反射区的上方。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升结肠:位于右足足底,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横结肠:位于两足底间,横越足掌之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降结肠:位于左足掌,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生殖腺(卵巢或睾丸):位于两足底跟骨中央,另一部位在足跟骨外侧区。适用于性功能低下、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功能失调所致),如女性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经闭、痛经、卵巢囊肿等病症。
小肠(空肠、回肠):位于两足跖骨,楔骨至跟骨的凹下区域,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的反射区所包围。适用于胃肠胀气、腹泻、腹部闷痛等病症。
胸部淋巴:位于两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间缝处区域。适用于各种炎症、发烧、囊肿、子宫肌瘤、胸痛、乳房或胸部肿瘤等病症。
喉:位于两足背第一跖趾关节的外侧缘。适用于喉炎,支气管炎、失音、嘶哑、声门水肿等病症。
上颌: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背侧近甲根部。适用于牙痛、上颌感染、上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下颌: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的背侧,与上颌反射区相接,适用于牙痛、下颌感染、下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足部反射区从足的侧面看,相当于一个人的侧面像。
拇趾相当于头部,拇趾背侧为面部,拇趾跖侧为头后部,拇趾根部相当于颈,向下依次为颈、腰、骶、臀等部位,踝关节相当于髋关节。
足内侧构成足弓的一线,相当于人体的脊柱,依次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
重庆九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一流的高品质的健康养生模式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华宇时代28楼 联系电话:18502335544 联系人:李经理 网址:www.jdjkgs.com